业务范围

你的位置:速盈注册 > 业务范围 >

直播 | 把自己的人生过得精彩,这堂生命教育课必须要上

发布日期:2024-08-11 13:22    点击次数:190

“其实死亡就相当于现在的移民,形容生老病死就是有如春夏秋冬一样的循环运行机制,也就是说,虽然外在流转的形体不同,但是,生命的本质是不生不灭的,只是因为缘分的关系,到不同空间不同示现罢了“。——慧开法师(修行者,生命教育专家)

“没有生没有死,这个就是生命的升华”。——静波法师(哈尔滨极乐寺方丈)

“中国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协调的现代化,我们现在要创造人民美好生活,这个美好生活也应该包括了美好生死”。——明海法师(河北柏林禅寺方丈)

“谁掌生死簿,这个是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,绝不仅仅是个生命伦理问题。我们的生死,不仅仅是个人,你没办法脱离社会去做一件事“。——程瑜教授(中山大学医学院教授)

“死亡来临时,我选择有尊严的离世”。——周大力(生前预嘱推动者)

“当我看着病人插满管子,却无法治疗康复,我非常难过”。——田华琴(三甲医院肿瘤中心主任,每天面对生死病痛)

“爱,让我的亲人不害怕死”。——陈乾元(心理学专家,短时间内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4个女人:奶奶,妈妈,姐姐,妻子)

“西方的医学模式出了一些问题,医学越发展,越看不起病了。振兴中医才是解决十三亿人健康的办法”。——张力军(健康领域的资深专家)

“如果有一天,你的亲人靠着医疗机械维持生命,浑身上下插满管子,你会帮他延长这没有质量的寿命还是选择放弃治疗?”——主持人崔明晨(资深媒体人,互联网佛教文化传播专家)

上面这些有关生死的金句,一度掀翻打破了很多人的生死观,这是广州大佛寺普觉论坛·生命教育学术交流大会上的对话。

生与死是生命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,通过讨论死亡,能更好地体悟、探求生命的终极奥秘。然而传统的社会文化背景导致人们习惯性地避讳死亡问题,甚至试图屏蔽死亡话题。

对于很多人来说看着身边亲人的死亡是生命不可承受之痛,但是,摆在眼前的事实却是:死亡真的只是一件平常事。我们没必要因为爱惜生命而恐惧死亡,如果能够平等看待生死,就把人这一辈子最大的问题给解决了,这样带来的好处是无穷的。

因为我们从一出生便知道我们的结局必定是“死”,不知屏幕前的你有没有仔细想过这样的问题,既然知道结局是“死”,那在这个过程中你想着怎么活,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,你在生病、疼痛的时候又该怎么办?

直面生死,向死而生,2024年8月10日至11日,第六届普觉论坛——生命教育学术交流大会“死生契阔: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”将在广州市大佛寺举行,届时将进行三场高能对话交流。这一次必定让你彻底弄清楚怎么看待生死,有了认识生死的智慧,只要跟随生命的指引,就能把自己的人生过得精彩。

网佛教文化将全程直播!大家有任何相关问题,都可以留言评论。您可以通过网首页佛教文化区、网佛教文化频道首页、新闻客户端以及微信公众号“觉悟号”(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)进入直播间。

第一场直播对话主题:

“哲思生死·东西方文化中的生死哲学”

第二场直播对话主题:

医道善终·医学在安宁疗护领域的发展与践行

第三场直播对话主题:

教观人生·超越生死的安慰与关怀

与谈人简介

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黄裕生

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,博士生导师,兼任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副理事长、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世界本原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。

主要研究方向为第一哲学、德国哲学、宗教哲学、政治哲学与法哲学。

主要著作:

《时间与永恒——论海德格尔哲学中的时间问题》(1997)

《真理与自由——康德哲学的存在论阐释》(2002)

《宗教与哲学的相遇:奥古斯丁与托马斯·阿奎那的基督教哲学研究》(2008)

《摆渡在有-无之间的哲学——第一哲学问题研究》(2019)

《权利的形而上学》(2019)等。

先后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、中国图书奖等。开设课程《西方思想经典与现代社会》2017年被评为国家级线上精品课,2020年被评为哲学类国家一流课程。

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山

文学博士,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北师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(珠海校区)教授,副主任。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史,古代文化史教学科研,主攻方向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。

曾出版《诗经的文化精神》《诗经析读》《西周礼乐文明的精神建构》《诗经应该这样读》《孔子——永不妥协的大生命》《诗经的创制历程》《司马迁的坚守与超越》以及教科书《中国文化史》《中国文化概观》等著述,发表论文近百篇。

曾经做客央视“百家讲坛”、“文明之旅”等栏目,主讲《春秋五霸》《战国七雄》《论语在身边》和《诗经》等节目。

慈光禅学院院长惠空法师

台湾屏东人士,于大学期间接触佛法,并担任师大佛学社社长,1983年披剃于三峡智谕长老座下。

学历:师范大学、中华学术院佛研所

经历:圆光佛学院及佛研所教务长、厦门南普陀佛学院研究生导师、韶关南华寺曹溪佛学院研究生导师、现任慈光禅学院院长

著作:《禅宗看心》、《禅宗心要》、《禅法要用》、《十二缘起禅观体系》、《般若道次第》等

佛光山寺副住持慧开法师

佛光山寺副住持,南华大学荣誉教授, 《人间福报》 「生死自在」专栏作者,绿色公益基金会董事长,美国宾州费城天普大学宗教研究所哲学博士。

学术专长:佛教哲学、天台宗教义、教相判释、宗教哲学、儒家哲学、意义治疗学、安宁照护、临终关怀、东西方宗教传统与生死探索、死后生命的现代探索与诠释。著有《生命的永续经营》 《生命是一种连续函数》 《生死自在 — 生命终极关怀》系列一、二,《儒佛生死学与哲学论文集》等。

上海市安宁疗护服务管理中心专家组组长施永兴

现任上海市安宁疗护服务管理中心专家组组长,副主任医师,硕士研究生导师,温州医科大学客座教授,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工作专家。

从事安宁疗护临床实践与研究工作30多年,主编《临终关怀学辞典》、《中国城市临终关怀现状及政策研究》、《上海市安宁疗护发展蓝皮书(2012-2022)》等安宁疗护专著23部,发表相关安宁疗护论文150多篇,主持国家卫生健康委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4项,被评为上海市闸北区优秀拔尖人才、首席专家、上海市劳动模范。

中山大学医学院教授程瑜

中山大学医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、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双聘教授,中山大学医学人文联合研究院副院长,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,人卫社“十四五”规划教材《医学人文导论》(第1版)主编。

曾经担任美国哈佛大学亚洲中心研究员、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后研究员、哈佛燕京学社合作研究学者。担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医学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、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人文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、广东省医学会医学人文分会副主委、广州市社会学人类学学会副会长等社会兼职。

主持包括国家社科重大项目、重点项目在内的国际国内科研课题50余项,发表论文100余篇,专(编)著12部。研究方向包括医学人文、老龄化和医学社会学、护理人类学等,同时致力于医学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和医学人文教育。

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周翾

主任医师,副教授,硕士研究生导师。现为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血液学组儿童舒缓治疗亚专业组组长,北京儿童医院儿童舒缓治疗团队负责人,北京医学伦理学会安宁疗护(临终关怀)研究分会委员等多项社会任职。

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内科及血液科工作,先后在香港、意大利、英国及美国等地进修访问,2010年获北京市卫生局十百千人才“百”人才,2012年获得北京市优秀中青年医师称号,2019年获得第四届“敬佑生命,荣耀医者”公益活动“人文情怀奖”,2022年获得“她势界.网2022女性影响力大赏”“她势界年度公益人物”。

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缓和医疗,2013年组建北京儿童医院舒缓治疗团队,2014年创建了“新阳光.儿童舒缓治疗专项基金”,2015年创建“儿童舒缓治疗活动中心”,2017年5月牵头组建“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血液学组儿童舒缓治疗亚专业组”,并担任组长工作,2017年10月建立第一家家庭式儿童临终关怀病房“雏菊之家”。

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王一方

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,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教授,北京大学医学部叙事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,学术委员会主任,医学文化与健康传播研究中心原主任;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定考专委会副主委;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副会长兼医学人文分会会长;民政部社会事务专家委成员;《医学与哲学》杂志编委会副主任,《叙事医学》执行主编。

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副会长周大力

香港大觉福行中心住持传灯法师

大觉福行中心住持、佛教院侍部总监、荣誉佛教院侍、安老关怀服务督导。法师曾在马来西亚、缅甸及美国接受教育。2003年披剃于槟城妙香林寺上广下馀老和尚座下。于美国深造期间,恩师圆寂,随后依止上衍下阳法师,并于2009年随师来港。

法师秉承衍阳法师遗教,致力为老弱、病困、苦厄者提供心灵关怀,多年来积极推广生死教育及身心减压方法。由2011年至今,法师在不同渠道,例如佛门网、佛教杂志《温暖人间》、电视、电台及网上平台,与大众结缘。著作包括《自己点火》、《馒头煎蛋》及《你现在好吗》。

江西庐山东林寺莲宗医学研究所负责人凡提法师

出家前在某三甲医院从医近20年,心血管内科学在职博士,2012 年出家,2014 年依止庐山东林寺上大下安法师修学,2020年净土宗研究生毕业。曾历任庐山东林寺居士班、网络班班主任,弘法教育部以及江西佛学院东林净土学院常务副院长,并讲授多门基础课程,兼具参加基层弘法实践。现负责东林寺莲宗身心医学研究所(简称莲医所)。

西双版纳景洪市大金塔寺禅修导师如应法师

曾自主创业软件公司并上市,任公司董事长。后转向慈善及深入佛教学习、修行,出家后致力止观禅修的深入实践和《阿毗达摩》与生命教育的应用研究。多次举办包括企业家、青少年在内的禅修营,

将深奥的“阿毗达摩”理论用现代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事例阐述出来,和人们生活、工作实践相结合,引导学人从认知到实践,体验佛法的真谛,提升生命的智慧和质量。

网佛教文化、十愿网总编辑崔明晨

资深媒体人,有十余年传统媒体从业经验。从2007年起,担任网佛教主编,是中国佛教传媒的拓荒者和领军人物。曾主导并推动的汶川大地震108罗汉娃、保卫兴教寺、瑞云寺强化拆案等媒体行动,都成为年度社会公共事件而广为传播,在中国佛教传播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。现任网佛教总编辑、十愿网总编。



Powered by 速盈注册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